搜索

新中国地震事业的缔造者

发布时间:2020-03-08 10:29:39    来源:震害防御中心

废墟上筑起的里程碑

1966年3月8日凌晨, 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发生6.8级强烈地震。接着3月22日, 在宁晋县再次发生7.2级大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首次发生在中国大陆东部人口稠密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和伤亡的地震,在国内外引起重大反响。6.8级和7.2级的震中烈度分别达到9度和10度,受灾面积达10余万平方公里,共损坏房屋508万间,其中262余万间严重破坏或倒塌。位于震中地区的隆尧县马兰、任村一带和宁晋东汪等地,房屋几乎全部倒塌,村镇街道变成一片废墟。两次地震中共有8064人丧生,38451人受伤。强烈地震还造成良田被毁,公路开裂,桥梁塌落,交通中断,农田水利设施破坏等严重灾害。

震情电报.jpg

河北省档案馆馆藏巨鹿县震情电报

邢台地震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极大关注。3月8日当天,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召开了各部委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 全面部署救灾工作。

3月9日下午,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乘专机到达石家庄,陪同前往的有内务部长曾山、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郑维山。在石家庄地委招待所的一座小白楼里,周恩来听取了河北省委、石家庄地委、邢台地委和当地驻军的汇报后,已是晚上8点,他又提出要连夜赶往隆尧,询问交通工具怎么样。大家都劝总理在石家庄休息一夜,明天再去。周恩来坚持说:”我坐飞机来的,坐车去就行了,用不着地下跑,也累不着。”此时此刻,受难同胞是他最大的牵挂。

河北省委副书记阎达开说:”总理,那里余震不断,不安全,还是.…”

周恩来说: “那么多群众都不怕不安全,我们还能怕不安全吗?地震没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一定要去。”那台地委副书记张双英说: “就是担心总理您太累了。”

周恩来说: “我还不觉得累,你怎么知道我累了呢?咱们就这样定了。”

周恩来在招待所匆忙吃了一碗炸酱面,于当晚8点半从石家庄乘专列南下到达冯村车站。驻当地某军政委蔡长元、副军长徐信等从隆尧开出6辆吉普车,在冯村迎接总理到来。

在3月9日当晚,周总理亲自召开会议听取震情汇报。会上周总理向地震工作者提出要搞地震预报,号召科学工作者到现场去,到实践中去。3月11日周总理在邢台抗震指挥部又对地震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周总理指出:“我们的祖先,只给我们留下了纪录,没有留下经验。这次地震付出了很大代价,这些代价不能白费!我们还可以只留下纪录吗?不能!必须从中取得经验。”“希望转告科学工作队伍,研究出地震发生的规律来。……这在国外也从未解决的问题,难道我们不可以提前解决吗?……我们应当发扬独创精神来努力突破科学难题, 向地球开战。”

与此同时, 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从四面八方日夜兼程, 奔赴灾区,在灾区人民要求“地震前打个招呼”的强烈呼声感召下,以邢台震区为地震预报试验场,密切监视和细致分析震情,揭开了中国地震预报科学实践的序幕。此间周总理对地震预报的殷切期望和深切关怀,更是给地震科技工作者增添了巨大的动力。

周恩来总理视察.jpg

周恩来总理视察地震灾区

3月22日7.2级地震发生后,周恩来委托李先念副总理3月26日到邢台地震现场视察。4月1日百忙之中的周总理再次来到邢台。

1966年4月1日下午,天气突变,刮起六七级大风,能见度还不到一公里!总理要在群众大会上讲话,组织人员安排总理背着风讲话,但是总理硬是让他们把讲话方向调过来,为此,群众深受感动!当总理讲到“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时,总理讲一句,群众也跟着说一句!总理的每一句话都鼓舞着众人的心!风越刮越大,临时搭起的帆布帐篷在猛烈摇晃!

周总理讲话.jpg

周恩来总理站在木箱上迎风发表讲话

周总理在东汪公社视察慰问后,专程来到已在那里紧张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地震考察队驻地,看望地震科技人员,参观地球物理所架设在那里的地震仪器。他走进帐篷,闻讯赶来的记者迅速调准了相机镜头。在炫目的闪光中,周恩来摆手劝阻道: “我又不是接见外国来宾,还用这么多照相机拍照?还是留着胶卷考察地震用吧。”

周总理听汇报.jpg

周恩来总理在地震仪器前听取中科院专家的汇报

在视察地震工作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震专业的同学说:“希望在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

在邢台地震现场,地震工作者调查考察,总结研究,严密监视,探索强震前的异常现象。随着现场预报工作的广泛开展,人们对地震发生过程的认识也不断深化。这些初步经验与认识,极大地鼓舞了地震工作者。来自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地质部、石油部、国家测绘总局和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部门和单位的科技人员, 在邢台大震现场, 利用各自的优势探索地震预报的具体途径,从而形成了多学科联合,多路探索的生动局面。现场所开展的观测研究工作涉及地球物理、地质、大地测量、地球化学、工程力学以及生物、气象等十多个学科,建立了一批前兆观测台站,先后有测震、地电、地磁、地下水、水化学、水准、基线、重力、扭称、地应力、地声、地倾斜等20余种手段投入了观测,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观测资料。同时灾区群众也采用多种方法监测地震,如地下水、动物行为习性以及其他一些简易仪器。初步形成了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的专群结合的前兆观测台网。至此,中国地震预报科研工作进入了以大量前兆观测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攻关的新阶段。中国的地震预报事业在邢台地震的血泊中矗立起划时代的里程碑。

 

非同寻常的会见

被老百姓称为“贴身保镖”的张树迎,时任周恩来总理卫士长,回忆起邢台地震紧随总理忙碌的那些日日夜夜,依然心情激动——

在视察和慰问灾区的时候,看到满目疮痍的家园,看到百姓们失去亲人的悲痛情景,总理也忍不住地默默流泪。在办公室,他时而踱步沉思,时而自言自语:这么大个国家,搞不好地震预测预报怎么得了啊!……当时他为什么把那么多科学家都调到地震现场去?总理深谋远虑,决心以邢台地震为起点,把地震工作队伍组建好,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力争对地震预报这一科学上尚未解决的难题有所突破。总理三五天就召集地震方面的人员开会,还经常找有关专家座谈,讨论如何建设和扩大地震队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他说,不管花多大力花多少钱,也要把这个队伍建起来,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引来……

1966年4月27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我国著名地质力学专家李四光、著名地球物理勘探专家翁文波。周恩来与两位科学家以邢台地震为中心话题,探讨了地震预测预报问题。陪同接见的还有李先念副总理等。

周总理和李四光.jpg

周恩来总理和地质力学专家李四光

周恩来说,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地震也是由小变大,不可能一下子来个突变。要扩大观察和观测范围,对地震前后的各种现象,包括任何微弱的变化,都要记录下来,综合起来,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分析研究,是可以发现一些规律的,从而加强以预防为主的防震减灾措施,以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两位科学家十分同意总理的分析和观点。 

事业的起点

1966年4月在震后的考察中,发现隆尧县尧山北面四、五里路的田野里,有一块出露于地表的基岩体,四围无村无店无庄稼,连棵小树都没有,荒野茫茫,车辆不通,是一处十分难得的地震台址,遂决定在此建设手段齐全的邢台地震区中心台。当地老百姓把这块两米多高的小小山包叫做卧牛山,1966年7月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卧牛山正式建台,台站也就自然称为“卧牛山地震台”。地球科学工作者先后开展了地下水、测震、地磁、地电、重力、应力、形变等多学科的地震前兆观测,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实验性的地震预测、预报工作。在当时红色革命的影响下卧牛山取名红山地震台。

红山二字.png

在红山台旁山坡上砌上”红山”二字

1970年1月,第一次地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将中国科学院、地质部、石油部、国家建委、国家测绘局地震办公室合并成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新的地震工作办公室,统一领导全国地震工作,组建地震专业队伍,并负责筹备国家地震局。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中央地办)通过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正式申请成立国家地震局。国务院于1971年8月正式下发[1971]56号文件,撤销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地震工作办公室,成立国家地震局。

在周恩来多次关怀和鼓励下,东北、华北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普遍建立了地震工作机构。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自然科学工作者在地震资料整理、规律研究上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并在1975年成功地预报了海城地震。李四光、文澜主持编写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等,在今天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周恩来曾指示:“有实践才能有预见;有预见才能预防。”“从预测到预防,以预防为主。”“要为保卫大城市、大水库、电力枢纽、铁路干线做出贡献。”“首先是铁路,那么多的隧道要保住,你们要到处去看一看,弄清地震的度数和发生的可能性,怎样避免地震。”“国防工业重要,基础工业,煤、铁、钢、化工、石油、煤气、铁道、水电都要注意……防震工作各种工程都要注意。”地震后“房子都倒了是要盖的,盖什么样的牢固,什么样防震,要研究研究。”“把北京的建筑设计人员都带到地震现场去,地震后房子都倒了,将来建什么样房子抗震,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为此,“要通过实践,到地震现场去,到地震区去实践,不断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总会作出预测的,然后实现预防。”周恩来以预防为主的地震工作指导思想,指明了我国地震工作的方向。1972年全国第二次地震工作会议上,国家地震局将地震工作方针阐述为“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大打人民战争”的地震工作方针。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后,对此方针做了一些补充,强调要“依靠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防工作”。这个方针是周恩来预防为主地震工作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地震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台地震与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展.张国民等

[2].中国大地震(连载).马泰泉

[3].周恩来与地震工作.陈建伟

[4].驾机随同周总理视察邢台地震灾情.王焕金